曾小兔主題遊樂園 小兔動漫誌 台灣歌謠故事館 邦尼小館 小兔講堂 小兔私人頻道

San Diego的咖啡小舖,也有屬於我的一段記憶

成長於亞洲的社會,「消費」的行為總與「勤儉持家」的觀念背道而馳。即使是舉著資本主義大旗的美國,每每到了教會,還是會孜孜不倦地勸人存錢奉獻,「消費」,有時候也與罪惡扯上了那麼一點邊。飲料、咖啡這類「非必需」的消費,更是東方儒教、西方基督信仰所不崇尚的行為。然而這些年來,我卻怎麼也戒不掉這些無關緊要的消費活動,多少也是因為只有透過這些消費行為,才能證明自己曾經有著在城市裡生活的連結吧?

2016年秋天,正式結束學生生涯,搬離了久居的San Diego,來到了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工作,移居Raleigh。一開始在當地台灣朋友的協助之下,也算順利地開展了新的生活。只是偶爾工作煩悶,也不好老找學生朋友、學校同事互訴情衷,也不能大白天就喝酒買醉,最後選上了學校一旁的麥當勞,每天早上點一杯美金一元的飲料、拿起筆電找個角落坐著,看似認真工作,其實大部分時間是在上ptt,家事、國事、天下事,事事關心一番。還總不忘離開前續杯,把麥當勞一元飲料的效應發揮到極致。
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消費模式太過特殊、或是會在麥當勞裡久坐的華人基本上沒別人,總是被批評沒能融入美國社會的華人如我,竟然也在城市裡的這樣一個角落,有了屬於自己的天地。幾個排早班的店員,總是在我停好腳踏車、踏進店門的時候,就已經打好發票、準備好杯子,只等我拿出手機付款。有時候店裡繁忙,甚至直接示意我到一旁拿了飲料,作為今天的特別招待。有時候新來的店員,後面的資深店員還會特別交代一番。當然,這樣的細心有時候也是會造成一點小困擾,例如,偶爾早餐沒吃,想點個套餐,還得解釋一番。但是也因為他們的細心,不管刮風、下雨、下雪,總是會在那個時間點,去一趟麥當勞,奉獻我的所得、換取與他們的互動。

有時候店裡客人少,也會聽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。即使現在的美國,已經不能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,卻還是個能孕育夢想的地方。一位黑人女性店員,白天在這裡上班,下午晚上還在附近的學校修習護理相關的碩士學位,希望成為護理人員、改善家境與社會地位。即使是個微積分苦手,卻邊認真工作、認真念書,多少有點陳芝藩眼裡曾經看到的「哲學家皇帝」的影子吧?離開Raleigh、搬回加州前,還是不忘一一跟這裡的工作人員道別,或許是因為,這裡的人們,會真的注意「很久沒看到我」這件事吧?

NC Stateㄆㄆㄤㄆ旁、麥當勞裡的店員也有個美國夢的動人故事

COVID-19期間,我大部分時間待在San Diego。受限於疫情,也因為麥當勞人流比較複雜,選擇明哲保身。但是又懷念於因為「消費」而產生的互動跟連結,發現了步行範圍內,消費較高的外帶咖啡車。即使是這樣短短、不到一分鐘的消費過程,卻也又多了幾個「記得我」的人。

可可夜總會裡「被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」。比起「我思、故我在」的個人哲學思維,或許我追求的,只是「我買、故我在」的境界吧?